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寒门之士[科举] > 第22章 022 上榜

第22章 022 上榜(2 / 2)

…… 不仅诸生诧异,柳贺自己也是诧异,他之所以对自己的文章没信心,就是因为这篇在文辞上的缺陷,距离秀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可几位先生却给出了相当不错的评价。 汤运凤笑嘻嘻地挤过来:“柳兄已非吴下阿蒙了。” “柳兄厉害!” “柳兄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平日竟如此低调,实在叫人佩服。” 柳贺接受着众人称赞,看着墙上三个红圈的文章,他也不禁有些满足。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他进步的表现! 从读《千字文》到能写下一篇看得过去的文章,其中辛苦自不必多说,可最让他高兴的还是努力得到认可的这一刻。 掌心老茧没有白磨,文章没有白改,日日苦读没有白费。 更重要的是,这似乎证明了,他眼下一直坚持的读书之法是正确的,虽然中途也走了一些弯路,但至少是有成果的。 下午的制艺课上,丁显对本次旬考的时文进行了点评,柳贺的一篇他也提到了,课上丁显并未多说,但在课后,他却与柳贺提了,让他多读名家文章,多多磨练文辞。 眼下已是八月,中秋只剩几日,族学的四书课已全部上完,丁显每日讲授四书义,自《大学》始,以《中庸》收尾,下午又讲时文,虽并非每篇都出自四书,却也涉及了大半篇幅。 无论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丁显毕竟不能等每位学生的进度。 而接下来,对于族学众弟子来说,摆在眼前的事便是择本经。 丁氏以治易著称,族学中却不止有治易的先生,也有治诗与治书的,春秋与礼记二经的先生就缺了些,倒不是说没有,只是并没有一位功名在举人之上的,实力自然不能叫人信服。 但事实上,本经的选择对柳贺来说或许是难事,可对家境良好的府城子弟来说,未入族学时他们的本经便已定下,如刘际可本经为《尚书》,施允治《诗经》,便是家中长辈以书、诗为本经。 若是按家学渊源,柳贺应当随柳信以《春秋》为本经,可惜如今他纵是选了《春秋》,柳信也不可能再教他读书。 不过柳贺倒也心态良好,不管治哪一经,他只需将文章读透便可,毕竟五经在科场上考四道题,他的竞争对手主要还是同治一经的考生们。 族学中如柳贺这般的弟子大多治易,毕竟老师是现成的,而且丁氏于《易经》研究精深,著作甚多,对于寒门子弟而言,这已省却了无数功夫。 到了嘉靖朝,各地已经出现了地域专经的现象,比如苏州吴江治《易经》,无锡治《尚书》,常熟治《诗经》,科举竞争力强的省份,如浙江福建,甚至有科举家族治某一经闻名的,比如七科八进士的闽中林氏便以治书闻名,宁波杨氏以治《易》著称,而某些不发达的地域甚至一县专攻一经,这样做自然是为了提升本地进士的录取率。(注2) 柳贺花了几日时间读五经,再读五经的集注等,究竟选哪一经为本经,他心中渐渐也有了打算。

最新小说: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隋唐小纨绔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抗清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三国:献上毒计,刘备懵逼了! 万历新明 超时空史记 三国骁雄韩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