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寒门之士[科举] > 第155章 155 有何益处

第155章 155 有何益处(2 / 2)

的商税,给了这么多银子,换成别的官员,恐怕早就对他们客气亲密,可柳贺待他们却仍是一般。 这位知府老爷着实很不好对付。 “此前商税事我等倒是可以退让,也算是给他柳三元一个面子,可盐事却是我等的命根子,难道就任由他柳三元肆意妄为不成?”一位盐商道,“彭通判,便请您再关照一二,日后到了京城,我等定会在张阁老面前替彭通判美言几句。” “好说好说。”彭通判大大咧咧道,“诸位莫要忘了就成。” 盐商们表面捧着彭通判,见他如此,心中却不由摇了摇头,这彭通判也不知是真傻还是装傻,柳三元岂是那么好相与的? 不过彭通判眼下对他们还有作用,他们倒不介意捧着此人,也算是在府衙中多一条线。 柳贺任府官后便将扬州府衙管得如铁桶一般,盐商的势力想插也插不进,好不容易来了彭通判这么个愿意为他们效力的,他们自然也是求之不得。 盐商们观察,柳贺似乎真的是在查灶户们贩卖私盐之事,想及此处,他们心中倒也没有那么慌张了。 不管怎么说,灶户们贩盐是在明面上的,一查便知,可他们盐商私底下贩盐却很隐秘,毕竟想逃过官府侦察并非那么容易,必须得有官面上的人助力才行。 他们担忧的还是柳贺的性格。 柳贺这人看似无害,可观他行事,却是谋定而后动的性子,此前他在府衙审案时府中士绅已有所察觉。 比如那江西桥案,江西桥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生员,可为了将这人的案子做实,柳贺与兴化李家提前打好了招呼,李家公子竟亲自来公堂作证,除此之外,柳贺更是请动了提学御史傅孟春,可以说是一丝机会也不给江西桥。 之后商税之事也是如此,这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私下却将扬州府众士绅犯过的错全部挖出。 当真是天下第一等的奸诈小人。 因柳贺在扬州府中任主官,扬州士绅们对状元郎应当光风霁月的印象全部破灭了,家中办席听戏时,他们也不爱听状元戏了。 戏本子里都是假状元,真状元他们可是亲眼见识过! 因而柳贺才露出查贩卖私盐的苗头,扬州府中的士绅们都紧张了起来。 柳贺究竟会查到哪一步?他还能怎么折腾? 事实上,柳贺倒真没有府中士绅以为的那般一门心思盯在盐事上,他在给张居正的信里提到了这件事,具体办还是不办,张居正可以先给他一个章程,若真要办,靠柳贺一人之力单打独斗也不行,他必须要有个助手。 贩卖私盐损害的是朝廷的盐税,若张居正让柳贺动手,柳贺动手倒也无妨,此前商税一事也给了柳贺一个提醒——他觉得自己是在弥补朝廷的税收损失,可税收上来之后,给事中御史的弹劾折子就未停过,这反倒显得柳贺有些多此一举了。 所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大概就是如此。 盐事也是,若真要动手查,盐税定能多收上来一些,可这于柳贺本人又有何益处呢? 盐税他分不上多少,花用还是归朝廷,可得罪了大盐商及他们的后台,柳贺日后在官场上恐怕会寸步难行。 大明朝为何海瑞这样的官员极少?便是官至首辅者,又有几人没有私心? 所谓直臣、孤臣固然可贵,可直臣、孤臣是注定登不了顶的,尤其在阁部重臣皆由廷推、会推的情况下,非廷推的阁臣立身不正,即便入了阁,也会受到攻讦,可经廷推、会推者,谁人在京中不是朋党众多? 如海瑞这般的官员,会有官员在廷推中推他么?

最新小说: 三国骁雄韩遂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超时空史记 隋唐小纨绔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舍弟诸葛亮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 万历新明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