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258章 孙策惨败

第258章 孙策惨败(1 / 2)

虚假的战争中,智将们总是能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好像参谋部战前做了几套方案后,就能包打天下,打起来后还能按照计划执行下去。

真实的战争中,哪怕参谋案设想得再面面俱到,真到了箭矢交攻的时候,双方直接乱成一锅粥,各种意外都会随时随地发生,谁还顾得上战前计划?

今日这场江阴水战,诸葛瑾在战前就为关羽、太史慈设想了各种随机应变的破敌战术,但真到了打起来的时候,谁也没料到会演变到如此惨烈。

给太史慈准备的、用来烧楼船的增稠鱼膏和燕尾炬,最终竟会变成极限一换一的工具。

太史慈自己对于逃生或许还挺有把握,他知道战场有多么混乱,自己有救生小艇,有竹筒甲,敌船已经自顾不暇,没空来搜杀江面上沉浮的落水敌兵。

但是远处的关羽却完全没有把握,他看到太史慈的斗舰和孙策的楼船大多燃起了熊熊大火,顿时心急如焚。

自己按战前计划派出去“黏住敌人、中心开花”的诱饵,怎么可以被敌人真的吃掉!同归于尽也不行!

真要是蒙受了这么大的损失,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将来还怎么保持?

虽说大哥肯定不会处罚他,但关羽的傲气不容许他卖队友,他丢不起这个脸。

作为治军能力当世一流的名将,关羽很清楚,不卖队友的光荣履历,才是自己长期深得军心、用兵如臂使指的重要保障。

一旦你卖过一次之后,士兵将来的团结程度就会大打折扣,那他的治军能力也就下滑到曹仁夏侯渊之流的段位了。

“不要再弓弩压制游斗了,打旗号,全军直接冲上去接舷战,凡是遇到艨艟以下的小船,直接船头对敌撞上去!孙策的楼船大多着火了,剩下的船没有威胁!”

关羽火急火燎的下令,他麾下近万人的主力舰队也终于陆续改变了此前游斗的战术,改为直愣愣地对头冲锋。

此战关羽一方,三支舰队加起来,总兵力也就一万八千人,如果不算陆议这支敌人战前不知道其存在的奇兵的话,明面上的兵力也就一万三四。

对面的孙策军,却足有三四万之众。如果没有陆议加入,关羽几乎是靠着敌人三分之一的兵力在迎战,加上陆议后也只有敌人的一半。

人数的劣势,让关羽一开始不得不谨慎,发挥己方战船的航速优势,拉扯着打。

争取拉扯出局部战场上以多打少的兵力优势,各个击破敌人。

但随着孙策麾下最有威胁的楼船部队失去战斗力,尽管孙策军剩下的有生力量依然有将近两万,还是比关羽人多,至少差距没那么悬殊了,可以搏一把。

关羽的战船队一阵猪突猛进,孙策军北翼外围的艨艟、走舸纷纷辟易。

一些艨艟被十二丈长的新式大型战船撞到后,竟然直接断裂了,至少也是一侧船舷板壁崩裂。每一次撞击,都有数十名江东水兵呼号着落水,混乱的场面让江东军的士气越发低落,纪律和船队阵型也难以再保持。

汉朝原本的战舰,都是没有撞角的,平底船也不适合用撞角。关羽的新船都有龙骨结构,相对而言纵向承力强度要高得多,但也没有专门加装过撞角。

战前那两年,诸葛兄弟在逐步改良这些大型战船时,只是想到了在水下加装一些破浪的附属部件,便于提升战舰的适航性。

于是当时诸葛瑾就想到了后世高速海船都喜欢加球鼻艏,船头水线以下部分加个圆球的头能让航行阻力更小。

但诸葛瑾肯定不可能在汉朝搞球鼻艏,材料加工工艺也实现不了。最终的折衷方案,就是诸葛瑾吩咐铁匠们给船头底角加装了一個重达千斤的铸铁斧刃状物体。

船只航行的时候,半圆形的斧刃对着海浪,可以稍稍减轻破浪阻力,又能在垂直方向上接近球鼻艏的形状。斧刃的具体形状该造成什么样子,也不是诸葛瑾说了算的。

而是让人做了水池实验,以实验结果说话,最终选出破浪效果最好、最有利于航行的形状。

严格来说,斧头的刃跟斧柄应该是垂直的,而这种船头的铸铁圆刃跟船体龙骨是同轴的,所以更像是鲁智深或沙僧禅杖上那个铲刃。

此时此刻,随着关羽的主力舰队开始直来直去玩搏命打法,船头提升适航性的铸铁破浪铲刃纷纷撞在江东军的小船上,立刻在江东军的船阵上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那些极近距离上堪堪躲过铲刃撞击的战船,往往也躲不过关羽军大船舷侧那“乌鸦喙”一般的下砸钉板。

带着两尺尖钉的搭板,在两船交错而过时,恰到好处地重重砸下,顿时能砸断几根甲板木板,让两船再也无法脱开,随后就是关羽军弓弩手居高临下的密集攒射、丢燕尾炬和鱼膏罐。

一旦火势开始蔓延,关羽军的水兵就按照战前操练时教过的方法,抄起巨斧把搭板砍断,以免敌船上的火焰蔓延回自己战船上,然后全力划桨重新拉开距离。

这样的景象,在江阴段的长江湾江面上反复重演着,只要有了三五次,就会有十几次。

再往后,被打怕了的江东军艨艟队就会一被钉板扎住就果断举白旗高呼投降,示范效应一旦立威成功,恐

最新小说: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三国:献上毒计,刘备懵逼了! 三国骁雄韩遂 万历新明 隋唐小纨绔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抗清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超时空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