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330章 本初公尸骨未寒,奈何如此?

第330章 本初公尸骨未寒,奈何如此?(1 / 2)

说句公道话,郭嘉去年冬天给曹操想的挑拨二袁内斗方略,一开始确实不够完善。

郭嘉过于理论,大而化之了。

没有考虑到随着战事的进展、己方所获越来越多,最后想要挑拨敌人时再想装得“人畜无害”时,需要放弃作为诱饵的筹码,也会越变越大。

最终曹操因为损失厌恶、权衡利弊,是否还舍得这么做,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但好在曹操内部的谋士议事氛围比较好,大家都是对事不对人,二荀也没有跟郭嘉互相使绊子争夺话语权的问题。

在二荀精诚合作、帮着郭嘉一起辩驳完善之后,郭嘉这个改良版的计策,终于是可以实战了。

他不敢说必然能骗得二袁内战,但至少可以确保曹操一方不会在“下饵打窝”阶段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每一阶段的下饵,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敌人上钩了第一步,才会有后续第二步。

就算任何一方出尔反尔吞了饵跑了,损失的也就只是一个河间郡——也就是第一步的“饵”。

许都朝廷的动作还是很快的,时间不等人,短短十几天后,曹操派出的两路使者,就先后抵达邺城和临淄。

考虑到使者有可能完不成使命,甚至有可能触怒袁家而被杀。

这次曹操派出的使者,都是地位清贵、家世显赫,但并不以才干受曹操赏识。

这样的人一方面袁尚袁谭未必敢下手杀害或者扣留,另一方面万一被消耗了也不可惜。

被派到邺城的,乃是时年二十七岁的司空府曹掾杨修。

被派去临淄的,是时年三十一岁的另一位司空府曹掾王凌。

杨修是故太尉杨彪的儿子,杨彪又娶了袁谭袁尚的堂姑,所以杨修跟袁尚算是远房表兄弟关系,袁尚再丧心病狂也绝不可能因为几句话就杀害表哥。

王凌是故司徒王允的侄儿,当年李傕郭汜之乱杀了王允家大部分亲戚,但王凌和他一個哥哥当时二十出头,翻越长安城墙跳城逃生。王允跟袁绍袁术当初在讨董时关系就很不错,袁谭也不可能害王允的亲戚。

……

因为路途远近有差异,去邺城的杨修自然会比王凌早到三五天。

看着邺城城门出现在地平线上,杨修的心情也有些复杂。

他对于自己的辩才和能力有信心,也坚信此番自己能够完成任务。但袁家就此衰落在他手上,他也微微有些不忍。

“不想那么多了,事情到了这一步,曹公是注定要统一北方的,袁大将军志大才疏,不知取舍,犹豫不决,方有今日之祸,袁尚倒行逆施,滥杀无辜。早点结束冀州百姓的痛苦日子,也是好事。”

杨修内心如此思忖着,深呼吸了一口,把坑害表弟的罪恶感压下去,然后就让从人持节上前叫门。

周围除了数十骑护卫,并没有其他兵马靠近,守军确认没有诈,也就开了城门,放朝廷使者入内。

守门武将派人严密盯着杨修,派兵送他到驿馆,一边通知上面。

杨修刚到驿馆歇下,没两盏茶的工夫,就有河北官员前来接洽。

首先来的,乃是大将军主簿、名士陈琳。或许是袁尚身边的实权谋士,都不想跟许都朝廷谈判,不感兴趣,就先派个道德文士探路。

杨修也认识陈琳,一见面立刻恭敬起身,对这位文坛前辈礼敬有加。

说起来,这陈琳也算是在同一个位置上干了好多年,“我只想当大将军主簿,谁是大将军,我无所谓”。

从何进当大将军那些年开始、给何进当主簿。到袁绍当了大将军,给袁绍当主簿。现在袁尚自己僭窃继承了其父的大将军头衔,依然用陈琳当主簿。

叙礼毕,陈琳问起杨修来意,杨修就把朝廷想要跟袁家议和的事情说了。

陈琳乍一听大吃一惊,觉得这事儿没有可操作性。

双方都打死打活整整两年了,袁绍都死了,怎么可能趁丧求和?

虽说过去几个月,曹军在魏郡也确实碰到了硬骨头。曹军摸到了邺城附近,也对着邺城的东侧发起过攻势,但始终没能彻底包围邺城,而那些攻势也都是踢到了铁板上,让曹军死伤了不少人、劳而无功。

哪怕这一世的曹操已经掌握了葛公车这种攻城器械,而袁家一方,至今只有袁谭的势力完全掌握了破解葛公车的守城战法、打造有相应器械,袁尚一方并没有掌握。

可这点小变化带来的蝴蝶效应,依然弥合不了邺城天下坚城、难以攻克的特性。

但仅凭这点挫折,就导致曹操退兵议和,绝对是不至于的。

对曹操而言,强攻不了还能围城呢,只要再努力半年三个月,把魏郡其他地方慢慢蚕食,把邺城围了,迟早有破城的时候。现在退回去,等邺城城内补给了粮食,到时候又要从头再来。

以陈琳朴素的军略智慧,都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觉得:肯定有阴谋。

好在杨修口舌倒也便利,很快就给双方找了个台阶下。

他如实吐露了曹操的一些要求,让陈琳稍稍觉得曹操的企图也不是那么虚伪。

世上最难辨别的,就是真话里面掺杂着假话,尤其是九真一假那种。

最新小说: 万历新明 隋唐小纨绔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超时空史记 抗清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三国骁雄韩遂 三国:献上毒计,刘备懵逼了!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