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流年 > 历史军事 > 抗清 > 第一百八十一章 说不留就不留

第一百八十一章 说不留就不留(1 / 2)

汉军镶蓝旗都统的兄弟,的确是条大鱼。

更休说这家出了父子两都统。

无疑是汉军中的杰出人物,或者说是汉奸中的翘楚之辈。

印象中,能做到都统这一级别又姓李的,大抵应该是西屋里额驸、也就是最早投降奴尔哈赤的明将李永芳这一支。

李永芳这一支出了不少大人物,总督、巡抚、将军、都统都有。

因为这一支是得到爱新觉罗家族特别关照的,视为满洲而不是一般汉军。

所谓的“汉军八大家”就有他们一家。

但究竟那条大鱼是不是李永芳的后人,王五就不知道了。

毕竟,他又没见过汉八旗的同事,哪晓得哪个是哪家的。

高大节似乎知道什么,但他没有说,只部署手下士卒对这最后一股“顽兵”进行无情绞杀。

猫儿关内此时火光冲天,除西边以外基本都被肃清。

空气中弥漫的已然不是呛人的硝烟味,而是粮食被烧糊的焦味。

闻着,还挺香。

可供几万人吃上半个月的军粮,就这么被无情大火吞噬。

背后,是西北百姓的汗水,是无数民夫的血泪和生命。

马宝见关内迟迟未能拿下,以为碰到什么硬茬子,派巴养元带人过来增援。

唯一能出关的营门被巴养元的人牢牢堵死。

陆续集结的明军同吴军数量超过两千余,将关西除山脚一面围得是水泄不通。

楼内的那条大鱼坐不住了,知道即便天亮他也等不到援军,终是下定决心突围。

由300多汉八旗兵同几百陕西绿营兵组成的突围集团在其指挥下拼命向外冲,但已经错过最佳突围时间。

箭声、铳声瞬时大作。

连绵不绝惨嚎声中,被八旗兵顶在前面的陕西营兵顿时仆倒一片。

他们中很少有披甲,大多是在睡梦中惊醒匆匆御敌。

王五部同高大节指挥的营兵手持大刀不断冲阵反杀,已知大势已去的营兵开始放下武器投降,但不少人刚跪下就被后面的八旗兵打死。

“敢降者死!”

在那条大鱼的严令下,残余营兵被汉八旗的人威逼着进行了最后一次冲锋。

死亡冲锋。

这次冲锋起了点效果,促使“联军”防线为之松动,但依旧没能突出。

山脚下到处都是尸体。

一名八旗佐领拼死从缝隙中跑出,未等跑出数步,一杆长矛就同利箭般将其钉在前方正在燃烧的粮堆上。

掷出长矛的是高大节。

那汉八旗的佐领并没有当场身死,而是被烈火活活烧死,凄厉的惨叫声如鬼嚎一般。

王五也是惊住。

不是被那汉军佐领的惨状惊住,而是惊讶那个比自己还要高一些的吴军将领是如何做到在几丈外一击毙命的。

这個距离,王五自信可以将长矛当标枪掷出,但绝不可能将一个大活人的身体给洞穿,且将人钉在那一动不动。

如此神力,怕是三国吕布、张飞一流再世了。

吴三桂帐下还有这等猛人?

王五搜遍脑中印象,依旧想不起这人会是谁。

正当他准备上前询问对方姓名时,一个声音传了过来。

“高大节,你这身手是越来越行了啊。”

说这话的是带兵过来增援的巴养元。

高大节?

王五细细思索这个名字,心头突然一跳:难道此人就是三藩之乱时被清廷认为吴军三大悍将之一的高得捷?

若是此人,那就可以解释刚才这不可能的一幕了。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世上比他王五能打的多了去。

“这家伙太弱而矣。”

高大节瞥了眼过来的巴养元,转身看向还剩数十人的八旗兵,以及被八旗兵护在中间的那条“大鱼”。

他知道这人是谁。

前定西将军、镶蓝旗都统李国翰的次子李桑额。

其兄海尔图是现任汉军镶蓝旗都统。

想到其父李国翰当年虽奉清廷之命监视平西王,但在汉中几年于平西王也算照顾有加,后与平西王一起领兵入滇时死于军中。

不过李国翰死前给清廷上了一道折子,称吴三桂并无反意,请朝廷放心任用。

再有李国英的作保,清廷这才放手让吴三桂领军。

故而李国翰于平西王也算有恩。

其兄海尔图又是镶蓝旗汉军都统,若能暗中拉拢加来或许可为王爷所用,念及此处,高大节便走到人群前扬声朝被八旗兵护着的李桑额喊道:“二公子,你可识得我?”

对面沉默片刻,有声音传出:“高大节,平西王这是要反吗!”

手持长枪的高大节立时否认:“平西王并未反叛朝廷。”

“那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说话间,汉军镶蓝旗协领李桑额从旗兵当中穿过走到高大节对面。

高大节迟疑了下,道:“二公子,此地不是说话之处,若二公子信得过我高大节,不妨在我军中呆些日子。”

意只要李桑额放弃抵抗,他可保其一命。

至于后面怎么办

最新小说: 超时空史记 隋唐小纨绔 抗清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万历新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舍弟诸葛亮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三国骁雄韩遂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